民情民生工程(工作)名称:全面实施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 |
概念解释:第一,全面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级学生学杂费、为农村和城市低保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 也就是通常说的“两免一补”。第二,提高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第三,建立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第四,巩固和完善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 |
基本概况(建议规模、投资等): 2007年春季学期起,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统一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改革。经过四年来的运行,我市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工作平稳有序,运行良好,深得人心。2010年,全市有义务教育学校 1004所,在校学生49万人(初中学生18.2万人,小学学生30.8万人)。2010年,我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需资金总量2.55亿元(公用经费1.95亿,免费教科书0.55亿,寄宿贫困生生活费补助0.05亿),其中中央和省补助2.41亿元,地方配套0.14亿元。2010年为49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为42.7万名农村和城市低保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7509名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获得生活费补助。 |
实施情况: 2007年起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以来,我市以工作平稳有序为目标,切实抓紧、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2007年成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明确责任分工;2007—2010年我市通过张贴公告、发放宣传卡、致家长公开信、刊登专题文章、接受媒体采访、播放公益广告、民生工程宣传周等方式广泛宣传“两免一补”政策;2007—2010年我市制定了各项配套规范措施,构建了完整的政策实施体系,规范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提高义保专项资金使用效益;自2007年实施义保改革以来,我市始终坚持第年至少检查督查两次以上,2010年共进行四次义保改革专项督查,并制定年度考核方案对各县(市、区)进行年度目标考核。 |
成效:2007—2010年共对全市218万人次免除学杂费,资金达7.5亿;为187.8万人次免费提供教科书,资金达1.99亿元;为31105名中小学贫困寄宿生补助生活费1863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