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琅琊
社会民生
明清时琅琊区境就有一所书院——丰山书院,在现在的滁州四中的位置。现在的滁州三中(即原来的滁州一中)其校址是唐、宋、元、明、清的州衙,1921年汪道涵之父汪树德在此址上创办了滁州中学,到了1972年滁州中学又更名为滁州一中。1906年滁州举行了最后一次录取秀才科举考试,同年最早的小学初等小学堂也一并成立。1952年滁城废除私塾教育,并改为公办小学教育。1995年8月,原琅琊区的琅琊中学和滁东中学划入市教委管理,分别又更名八中、九中。1996年9月,扬子街道夏岗小学通过省教委验收,被命名为省农村示范小学。2010年,琅琊区城关小学少先队五一中队被团中央、全国少工委、教育部命名为“全国优秀少先队集体”。琅琊区扬子中心小学,自1986年起就与当地驻军部队开展军民共建活动,并已有30年历史。截止到目前,拥有23所区属中小学幼儿园。
滁城第一家私立西医医院,是1924年由宋德全开设的。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前身是安徽省生产建设兵团二师医院,它是1975年移交给当时滁县行署管理的。我区目前139家医疗机构,有中医科的4家,5家街道卫生服务中心。
1951年,毛主席为滁县地区文工团题词“面向农村”,激励广大文艺工作深入基层,为群众服务。1995年,琅琊区农民兴办的紫薇儿童文化园被国家文化部等八部委授予“国家级农村儿童文化园”。曾代表安徽省农村少年儿童在北京中南海演出,受到胡锦涛等中央领导接见。2003年9月25日,由中央电视台著名导演孟欣总策划、王昌智执导的中国滁州醉翁亭文化旅游节暨大型文艺演出在人民广场隆重举行。滁州城举办过四届中国农歌会,首届农歌会于2008年11月9日在滁城人民广场举办。
1994年1月,区成立“三康办”。“三康”指的是小儿麻痹后遗症矫治康复、聋儿听力语言训练康复、白内障复明康复术。截至2013年底,琅琊区共有三所敬老院,分别是扬子街道敬老院、西涧街道敬老院、区城市老年之家。琅琊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从2006年开始发放。2013年琅琊区城镇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月是425元。
2013年度菱湖社区被国家民政部表彰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2014年琅琊区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琅琊区已经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全省双拥模范城八连冠。1998年琅琊区被国家科技部授予全国科技进步县荣誉称号。
滁城第一家私立西医医院,是1924年由宋德全开设的。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前身是安徽省生产建设兵团二师医院,它是1975年移交给当时滁县行署管理的。我区目前139家医疗机构,有中医科的4家,5家街道卫生服务中心。
1951年,毛主席为滁县地区文工团题词“面向农村”,激励广大文艺工作深入基层,为群众服务。1995年,琅琊区农民兴办的紫薇儿童文化园被国家文化部等八部委授予“国家级农村儿童文化园”。曾代表安徽省农村少年儿童在北京中南海演出,受到胡锦涛等中央领导接见。2003年9月25日,由中央电视台著名导演孟欣总策划、王昌智执导的中国滁州醉翁亭文化旅游节暨大型文艺演出在人民广场隆重举行。滁州城举办过四届中国农歌会,首届农歌会于2008年11月9日在滁城人民广场举办。
1994年1月,区成立“三康办”。“三康”指的是小儿麻痹后遗症矫治康复、聋儿听力语言训练康复、白内障复明康复术。截至2013年底,琅琊区共有三所敬老院,分别是扬子街道敬老院、西涧街道敬老院、区城市老年之家。琅琊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从2006年开始发放。2013年琅琊区城镇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月是425元。
2013年度菱湖社区被国家民政部表彰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2014年琅琊区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琅琊区已经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全省双拥模范城八连冠。1998年琅琊区被国家科技部授予全国科技进步县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