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魅力琅琊 > 人文历史
人文历史
    历史上,琅琊区境内来过多位开国皇帝,有中国第一位皇帝秦始皇,还有东晋的司马睿、宋朝的赵匡胤,明朝的朱元璋。他们在琅琊留下了深深的历史足迹,其中宋太祖赵匡胤曾大战清流关(位于现在西涧街道,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攻占滁州城,活捉了南唐大将皇甫晖。明太祖朱元璋“龙飞淮甸”,第一个占领的城市就是滁州,并在滁州驻扎10个月之久,因此他赐予滁州为“开天首郡”。朱元璋占领滁城后,天大旱,他亲自到柏子潭(在现在的西涧路与明光西路交叉口向南一点)求雨得雨,为此曾建庙立碑,故该地又叫龙池。朱元璋定都南京后,还追封他的葬于滁州的老岳父郭子兴为滁阳王,并西桥东侧其墓地前面建立滁阳王庙(遗址在滁州第一小学校园东校区)加以祭祀,该庙到清朝时被改为关帝庙。明洪武六年(1373年),遵照朱元璋旨意兵部在滁州设立国家机构太仆寺(在现在的丰乐亭南面),管理军马,供职于太仆寺的著名儒学家王阳明,曾在酿泉宣讲心学“致良知”,其思想体系具有人格修养和经世实践两方面的内涵。为纪念儒学大师王阳明,东门社区至今还遗有遵阳街。
    唐朝诗人、滁州刺史韦应物在滁州曾留下著名诗作《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欧阳修(祖籍江西吉安)曾贬任滁州知州,写下了著名的《醉翁亭记》、《丰乐亭记》和《菱溪石记》,使滁州声名大振,奠定了滁州亭文化的基础。其中,《醉翁亭记》有一句名言“醉翁之意间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流传甚广。
    琅琊石刻主要集中在琅琊山一带,分为摩崖和碑刻两类。今存之古石刻最早的为唐大历年间的作品,最著名的是唐代画家吴道子所绘的观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