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琅琊
城市建设
滁州古城始建于唐代,历经宋、明拓建,颇具规模,后经战乱损毁,到民国时期仅存南北门砖砌拱形和南门城楼。1949年前,滁城街巷有72条半,主要道路有东大街、西大街、南大街、北大街、中心街、鼓楼街、遵阳街7条,当时中心街仅有5米宽。1903年滁州就有了第一家邮局。滁城最早的体育场建于1930年。1949年前滁城最早架设路灯的街道有遵阳街、中心街、南大街。 滁城解放前还有四牌楼(位于南谯北路与四牌楼街交叉口处)。四牌楼是为明代孙允恭、孙序、孙存、孙孟考取功名所建,可惜上世纪50年代拆除。
1954年古城墙被拆,修建成环城马路。城墙外护城河如今开辟为南湖公园。在老城区西端现在还建有仿宋代古建筑宋城,辟为滁州美食文化一条街。1958年修建了琅琊山深秀湖(又称和平水库)。1973年6月建成琅琊山电视转播台。1982年,新修了一条堪称当时滁城最宽的琅琊大道,长2583米,宽40米。2001年10月1日市人民广场建成使用,面积有96000平方米。2008年12月28日滁州大剧院举行落成典礼。
津浦线上的滁州的铁路客运站,最早是1910年9月4日开始运营。近年来铁路交通飞速发展,2010年6月30日滁州高铁站建成通车。滁城第一条公交路线是从现在的东门口到火车北站。
1980年2月1日滁城电话改手摇式为自动拨号式。1993年10月9日城乡全部开通程控电话。1995年4月30日城乡电话号码由6位数升为7位数。1998年8月、1999年9月、1999年10月、2002年3月分别成立滁州电信公司、滁州移动通信公司、滁州联通分公司、滁州铁通公司。滁城110报警服务台1998年11月开通,2006年5月110、119、122三个服务台合并为一个台。
1966年1月1日滁城居民开始用上了自来水,2004年8月26日开始使用管道天然气。2013年,在西涧街道太平村湾塘规划建设琅琊区市级美好乡村示范点(现居住村民49户,151人,总体规划2000亩,一期核心区规划设计300亩)。
自2006年,滁城就掀起了“大滁城建设热潮”。2010年在南谯路上修建了跨越环南北湖的保生桥。2011年9月又在明光路上架设一条跨越清流河和京沪铁路线上大桥——明光路跨线大桥。2006年9月27日,总投资23亿元人民币的琅琊山抽水蓄能电站首台机组于投入运行。
滁城2013年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琅琊区从2014年初开展“三线三边”环境治理工作。“三线”是铁路沿线、公路沿线、江河沿线;“三边”是城市周边、省际周边、景区周边。
琅琊新区是琅琊区未来的行政中心所在地,规划范围为:北到世纪大道,南到清流河,西至西涧湖,东至菱溪路,总规划面积12.1平方公里,人口规模控制在13万人。
1954年古城墙被拆,修建成环城马路。城墙外护城河如今开辟为南湖公园。在老城区西端现在还建有仿宋代古建筑宋城,辟为滁州美食文化一条街。1958年修建了琅琊山深秀湖(又称和平水库)。1973年6月建成琅琊山电视转播台。1982年,新修了一条堪称当时滁城最宽的琅琊大道,长2583米,宽40米。2001年10月1日市人民广场建成使用,面积有96000平方米。2008年12月28日滁州大剧院举行落成典礼。
津浦线上的滁州的铁路客运站,最早是1910年9月4日开始运营。近年来铁路交通飞速发展,2010年6月30日滁州高铁站建成通车。滁城第一条公交路线是从现在的东门口到火车北站。
1980年2月1日滁城电话改手摇式为自动拨号式。1993年10月9日城乡全部开通程控电话。1995年4月30日城乡电话号码由6位数升为7位数。1998年8月、1999年9月、1999年10月、2002年3月分别成立滁州电信公司、滁州移动通信公司、滁州联通分公司、滁州铁通公司。滁城110报警服务台1998年11月开通,2006年5月110、119、122三个服务台合并为一个台。
1966年1月1日滁城居民开始用上了自来水,2004年8月26日开始使用管道天然气。2013年,在西涧街道太平村湾塘规划建设琅琊区市级美好乡村示范点(现居住村民49户,151人,总体规划2000亩,一期核心区规划设计300亩)。
自2006年,滁城就掀起了“大滁城建设热潮”。2010年在南谯路上修建了跨越环南北湖的保生桥。2011年9月又在明光路上架设一条跨越清流河和京沪铁路线上大桥——明光路跨线大桥。2006年9月27日,总投资23亿元人民币的琅琊山抽水蓄能电站首台机组于投入运行。
滁城2013年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琅琊区从2014年初开展“三线三边”环境治理工作。“三线”是铁路沿线、公路沿线、江河沿线;“三边”是城市周边、省际周边、景区周边。
琅琊新区是琅琊区未来的行政中心所在地,规划范围为:北到世纪大道,南到清流河,西至西涧湖,东至菱溪路,总规划面积12.1平方公里,人口规模控制在13万人。